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保险应急管理

保险应急管理

发布时间:2021-07-25 06:19:23

1. 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制定修订与其配套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及培训教育、运行保障等规章和标准。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装备器材征用补偿、装备购置税费减免以及表彰奖励等政策措施。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及社会多元化的应急体系建设保障制度。研究探索社会捐助、保险等支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途径。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
建立完善省、市和重点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强人员、装备配置,强化技术培训,落实运行经费,制定工作制度和协调指挥程序,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救援决策水平。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与救援责任。
(三)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
完善国家、省级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应急管理机构与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机制和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区域间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完善事故现场救援队伍协调指挥制度。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建设国家(区域)矿山、国家(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和部分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以及矿山、危险化学品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健全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队伍体系,形成区域救援能力。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各级救援队伍,实施社会化服务,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将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纳入各地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开展化工园区、矿山企业聚集区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示范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资质管理,促进队伍素质提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搜救、船舶溢油、建筑施工、电力、旅游等行业国家级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配合各地公安消防部队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完善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实现政府部门与企业应急预案有效衔接。规范预案编制内容,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加强预案审查,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编制应急演练评估标准,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制度,规范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演练效果。
(六)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体系建设。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型企业现有的应急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和考核标准。加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指战员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等,面向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全民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和能力。
(七)推动应急救援科技进步。
坚持以应急救援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原始研发、创造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机制。鼓励应急装备和物资生产企业、教学科研机构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强应急救援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扶持和培育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机构和制造产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推广应用紧急避险、应急救援、逃生、报警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强制淘汰不适应救援需要、不符合相关标准、性能不高的救援技术装备。
(八)加强应急救援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选择优势科研机构,重点建设一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保障机构,加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科技研发、检测检验等能力建设。加快国家(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大型救援装备储备,依托有关企业、单位储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和生产能力,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调运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多层次、多形式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支持有关大专院校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专家库,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九)深化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用。
加快省、市和重点县以及高危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强化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化应急平台在救援指挥、资源管理、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注重通过应急平台体系,动态掌握各类应急资源的分布情况。
(十)加快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监控重点目标,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控能力。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分级分类、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机制。

2.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其目的是解决“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衡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水平的标准有四个,即:全(覆盖全面)、细(可操作性)、练(经过演练)、改(经常更新)。一个应急预案体系如果能全面体现全、细、练和改着四个方面,就能切实发挥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提供应对指南的作用。仔细研究我国目前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不难发现,并没有完全体现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依据缺乏科学性
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科学、有效的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其内容往往直接来源于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编制者往往只满足于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而缺少对时间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炼,以及与同类预案的比对,更谈不上通过实战演练实现预案的循环更新,从而使应急预案丧失了作为一种具体工作方案应当具备的可操作性。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规定比较粗略
一个完备的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范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问题及等级;二是确定目标和任务;三是做好方案的执行规划;四是做好各种预算等。我国的应急预案,在“确定问题及等级”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方面,总体目标规定较为详细,而对于细化目标领域和关键目标领域的规定就显得较为粗糙,甚至有些预案干脆没有规定。绝大多数预案规定了“执行方案”,但并不是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规划”方面,并未明确规定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在“做好各种预算”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规定,但不够细化,不够具体。
(三)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差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计划或方案,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操作性。纵观我国现有的应急预案,因其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而是主要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和政府文件,绝大多数的预案内容只是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因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
(四)应急预案内容更新缓慢
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大而制定的,应根据实践和演练的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各单位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订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许多的应急预案自制定出来就被束之高阁,更谈不上更新。有的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了更新,但仅仅是基于上级的行政命令,而并非情境的变化。有的应急预案有更新,但仅仅是偶尔有所更新,总体上更新比较还比较缓慢。
二、加快完善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预案予以处置,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平时根据预案有关预防、应急准备等方面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及时化解可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当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快完善预案体系,提高预案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确立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原则
目前,在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风险评估先行的原则。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是消除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是有效利用资源、有的放矢进行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构建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制定保障措施、制定预案、定期演练等四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2)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审慎分析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趋势,发现潜在隐患,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细化应急预案内容
针对应急预案内容粗略的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1)应确定问题及等级。应急预案不能设定某突发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但预案可以假设某一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等级设定。只有这样,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才能继续开展。(2)应确定目标和任务。根据已经设定的某一等级的“问题”的处理确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处理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下的细化目标,细化目标的领域确定,关键目标机领域的确定,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选择与确定目标,规定预达到的效果等。(3)应制定方案的执行规划。这包括制定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制定纪律、法令,以确保目标的实施等。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明确参与部门的目标(任务分解)、职能及其性质范围,明确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等。(4)应做好各种预算。包括该等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内容(包括现场、支援系统、救援系统等)及人员分配与调动,该等级的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现场部门可能动用的物资装备,计算每一行动需要的时间及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总量,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重建工作大概所需要的资金等。
(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对预案的演练都有明确的要求。应急预案的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我们平时所进行的预案演练主要是指全面演练,即是针对某类事件发生而开展的整个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应急预案的全面演练需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我国很多地方应急财政经费紧张的实际状况,在对预案进行全面演练的同时,为减少应急演练支出,提高应急演练的效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案进行演练可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方式进行。
桌面演练是指相关应急单位的代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计划。桌面演练一般在会议室进行,通过讨论,解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锻炼应急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演练主要解决各部门的协调行动,检查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通过演练,评估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桌面演练结束后提出书面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改进意见,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桌面演练的成本低,通常也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的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保障功能进行的演练。功能演练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或模拟事件现场进行。根据事件功能要求,调用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反应能力。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要进行认真的计划,提出演练方案,经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执行。功能演练后要分阶段进行评估,提出书面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并送达有关部门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代县应急管理局这几天是不是交养老保险了

代县应急管理局这几天是不是交养老保险了
农村合作医疗交费的步骤:

1.登录设备劳动保障局官网,点击社保网上办事登录,输入你的用户名密码进入页面;

2.在里面你会看到有参合管理一栏,根据你的个人信息先进行查询,看你之前的缴纳情况是怎样的,你可以选择是续交还是对已停交的进行复交办理。

3.在确认你需要交纳的内容后,在基金管理中选择交费管理,点击交费即可。

4. 老年人应急保险管理办法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应急金就是指你再保险公司买的保险,没事最好,假如有什么事你的保额就是这笔应急金!!!
望采纳!!!!!

5. 保险公司应急演练总结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都快速向前发展,目前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期,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2013年陕西省共发生安全事故9921起,较大以上事故20起,死亡2022人,且造成大量财产损失,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只有积极正确的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财产损失,通过应急演练,模拟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方能最大限度的减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开展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增强企业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真实事故的发生,暴露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所存在的缺陷,弥补应急管理中人力、设备、通讯等应急资源配备的不足,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协调,明确岗位与职责,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加强企业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演练中,为演而演的现象居多,片面的追求演练的感官效果,而忽视了开展应急演练本身的目的与目标,演练后对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积极改进,这样造成了应急演练华而不实,本质上并没有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应急演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演练目标的设定、演练方案的编制、演练培训、演练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演练目标的设定
应急演练的目标是指检查演练效果,评价应急组织、人员应急准备状态和能力的指标。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行动过程中,应急机构、组织和人员应展示出的各种能力,由于演练规模、演练真实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仅靠一次演练难以完成检验的目的。所以演练目标的设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建立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
应急演练是针对本企业或者本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假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锻炼队伍,完善机制,从而使政府或基层单位在真实事故发生后,能够从容且合理的应对与处置,最大范围的避免或减弱事故的损失和影响范围。因此,演练目标的设定必须建立在对本企业或本区域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合理的制定演练目标,避免演练目标偏离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演练不真实,起不到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检验预案的作用。
2、建立演练目标体系
在有效的评估完本企业或者本区域应急管理现状后,科学合理的制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和程序,将应急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和所涉及的工作环节细化成为多个具体的演练目标,形成一套系统的目标体系,并不断的更新完善,通过演练逐步实现和提高。
3、分步骤逐步完成
在制定的中长期或年度演练计划中,要明确每次演练的目的和目标,由于演练规模、演练形式、演练范围以及人员应急能力等条件的限制,通过一次演练完成所有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每次演练活动就一定数量的演练目标进行策划和展开,从而能够分步骤地完成对现有应急能力的检验和改进,保证每次演练的质量。
二、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是应急演练前期准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的依据,涵盖演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演练的效果。演练方案主要包括演练目的与要求、演练情景设计、演练组织体系、演练规则、演练实施步骤、演练保障、演练评估总结和演练文件。本节将从演练场景概述与演练场景清单、演练规则和演练文件编制进行探讨。
1、演练情景设计
演练情景设计是演练方案的基础,演练情景是指对假想事件按其发生过程进行叙述性的说明,情景设计就是针对假想事件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包括突发事件和次生、衍生事件,让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犹如置身真实的事件环境一般,对情景事件的更替变化作出真实的应急反应。然而在实际的演练策划中,相关单位为了避免假想事故的“责任追究”,把模拟的事故诱因往意外事件(如自然灾害造成)上靠,这样容易造成事故失真,对其产生的危害、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衍生灾害没有清楚的认识,使得演练成为演戏,失去了演练的意义。为此,在设计演练情景时,大可不必因“责任”问题而有所顾忌,而因根据本企业或本区域辨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特别针对重大危险源或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事故进行模拟,科学的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合理的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作出相应响应行动的事件,推动演练紧凑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演练目标。
2、演练规则
制定应急演练规则是确保演练活动安全的重要措施,即对演练控制人员、参演人员职责、突发情况、安全要求、演练结束程序等一系列具体事项作出规定和要求。确保演练安全是演练准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既包括参演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包括演练设施、装置和演练场所环境的安全,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并且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做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3、演练文件编制
演练文件是指直接提供给参演人员文字材料的统称,主要包括演练方案书、参演人员手册、控制人员手册、观摩人员书册以及演练评估手册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编制是为在演练活动过程中为不同岗位的人员提供指导与学习,因此要依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演练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编制完成后要开会讨论,修改后定稿并发放到参演人员手册,以供学习。
文件的内容主要包含演练活动规则与要求、演练操作程序与要求以及演练通信录。演练活动规则与要求主要是对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现场纪律、现场设备的使用与整理、现场的保障措施等的情况的说明;演练操作程序与要求,主要是解释演练目标及基本原则,说明各自工作职责及分工,提供的有关演练具体信息、程序的说明文件,所包含的信息均是基于保障人员安全和演练顺利进行的需要、演练人员必须了解的信息,但不包括应对演练人员保密的信息,如情景事件等。演练通信录是指记录关键演练人员通信联络方式及参演时所在位置的文件,提供的信息包括参演人员的姓名、职位、单位、演练过程中所处地理位置、主要职能、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方面信息。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6. 养老保险应急处理预案

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一是各业务经办人员严格按照“三化三铁”要求,反复核对汇款信息,确保退役金、养老保险资金支付信息与退役士兵本人一致,切实做到退役金及养老保险资金发放高效、及时、准确。二是和部队、退役士兵及社保机构做好对账工作,杜绝差错现象。针对社保单位账户信息问题可能导致养老保险资金批量代发不成功等情况,制定手工逐笔发放应急预案。三是认真查漏补缺,保证退役金专用卡发卡、退役金及养老保险资金发放、卡片激活使用等各环节万无一失。并严格遵守部队保密要求,确保部队及退役士兵信息和资金安全。上下联动、紧密配合。针对此次退役养老保险资金划转业务,总行专门开发了ABIS系统“批量信息导入”和“逐步打印回单”功能。由于这项业务在河南省省尚属首例,沁阳支行在办理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为此市分行公司业务部积极与运营管理部等部门协调、配合,并与总行和省行进行对接,市县两级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抽调专人到现场进行会诊,对业务办理期间遇到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最终保障该行全省首家退役养老保险资金划转业务圆满成功。优质服务、赢得信任。为做好此次退役军人养老保险资金划转工作,该支行前、后台部门通力合作,及时主动对接部队客户和社保单位,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和实行“贵宾服务”,确保每名退役军人都能拿到退役金专用卡及养老保险资金划转回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2019保两会应急预案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家级的全面应急管理办公室2006年才成立,全国范围内的应急体系建立的时间还很短。2008年的雪灾发生后中央政府回应速度之慢,预定应急方案之无法及时启动以及启动后效果不彰,各部门各地区以至军民协同之困难,说明我国现有应急机制还远远未符合需求。特别是现有的灾害预防方案,未能预计到多项危机,即铁路中断、公路堵塞、飞机转降、电力中断、食品运输供应受阻同时发生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干扰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我们对于这种多种因素并发的危机预防能力尤其薄弱。
事实还证明,我国现有气象部门的综合性预报以及中长期预报能力未符合要求。尤其是气象部门发出预警后,中央主管部门以及铁路、民航、公路、电力、公安、商务、劳动、军队等部门多没有及时做好自己领域内的应对工作,更遑论这些部门与有关地方在横向的预警、沟通、合作方面,还有相当多的不足和改进余地。台风、矿难、地震、疫情等灾害随时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是验证一个国家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一)相关理论及权威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应急管理是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的重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重要本领。
1.应急管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灾害斗争中成长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等古训,给我们以宝贵启示。进入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产业、人口、财富大量向城市集中,风险也向城市集中,突发事件危害、影响显著增大。世界各国都把应急管理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并且每年都明确提出了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已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所有的省级政府、97.9%的市级政府、92.8%的县级政府都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所有的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92%的县级政府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所有的省级政府和96%的市级政府、81%的县级政府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森林防火、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通讯、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灾害监测网络、预警系统日趋完善,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受灾群众安置妥善到位,做到了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生病了有医护人员救治。四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完备。我国已相继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60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五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铁路事故救援、矿山救护、核应急、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六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增强。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重点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因灾损坏的民房基本上做到当年重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主要是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重特大事故灾难时有发生,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要求。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的在于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需要由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防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科技支撑。
3.全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成效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案三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四级。
编制应急预案,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依据不同的责任主体,我国预案体系包括国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五个层次。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及专家组。这些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及预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构成一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
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预防、预测预警、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响应和处置、恢复重建等六个环节。
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为了明确界定各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有必要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依法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
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大大增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在自然灾害偏多、偏重发生的情况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幅度降低。去年是1998年以来的第二个重灾年,在受灾人次比1998年增长23.4%的情况下,死亡人数却下降了42.2%、农作物绝收面积下降了29%、倒塌房屋数量下降了76.5%、经济损失下降了15.9%。二是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能源、交通运输等各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利用两个“攻坚战”取得明显效果。与2002年相比,2006年全国多产煤炭约9亿吨,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了30%以上;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2003年的3.72、2004年的3.02、2005年的2.81降至2006年的2.04,下降了58.7%。道路交通安全在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员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自2003年以来连续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三是在商贸往来和人员流动频繁、病毒变异加剧的情况下,有效防控了各类重大疫情及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四是在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全国信访总量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数和参与人数持续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决策和部署是符合实际、完全正确的。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是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是突发事件及其损失明显减少、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的五年。回顾几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必须坚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把应急管理水平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群众化水平;必须坚持不断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4.全面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相比,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巩固成果,开拓创新,把应急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继续深入推进“一案三制”建设。一是深化预案。继续深入推进预案编制工作,争取实现领域上全覆盖、内容上高质量、管理上动态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二是健全体制。积极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各自的职能作用,建立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完善机制。健全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和通报、应对处置联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绩效考核、社会动员等方面的机制。四是加强法制。认真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全面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应急平台建设。统筹中央和地方、部门和部门、政府和社会之间应急资源布局,做好与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统一的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应急信息平台相互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快形成全国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人员维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科技支撑等数据的调用方案。
(4)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等。
(5)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一要加强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建立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系,健全灾害风险动态监管机制。二要落实隐患排除。坚决整改排查出的每一个风险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同时建立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三要推进能力评估。加快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全面掌握、科学判断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把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强化建设重点。
(6)扎实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开展应急演练是提高综合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宣传教育的目的。搞好应急演练,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及时发现和纠正暴露出的问题。不要怕演练过程中发生问题,但要注意在演练时候发现和解决问题。
(7)全面构建国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一是抓好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综合汇总和需求预测预警。二是抓好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建设,对专业型较强、峰值需求量大、生产启动周期短的应急物资,实行生产能力储备。三是抓好应急物资仓储与配送能力建设,优化布局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健全调拨与配送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体系。
(8)建立由一个部委统管的国家综合减灾体制,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防灾减灾行政效率,并降低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成本。首先,可在国务院应急办的基础上组建国家的“国土应急安全部”,使协调性体制变为实体性应急安全统一指挥机构,无论发生何灾,不论灾害发生在何地,统一由该部在国务院指导下布置与应急救灾抢险活动相关联的所有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种实体性的机构,才能在抓应急的同时,也强化综合减灾常态建设,实现国家减灾综合管理。其次,呼吁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在新一届“两会”的各工作委员会设置上,考虑名称的调整与变更,如现有的“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可否更名为“人口—资源—环境—安全”委员会。“安全”二字的加入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可持续发展观内容的完善及充实,它不仅将体现一种切合当前防灾减灾形势的整体安全观,更通过同时倡导人口、资源、环境、安全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得到落实,这是国策之根本。
(9)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一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单位活动,特别要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二要毫不放松地抓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安全操作和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故的技能。三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以及画册、挂图、墙报、板报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进一步完善各地的应急组织机制和协调机制,真正将应急方案有效运转起来,这需要各级管理部门,有一个用科学应急管理机制指导实践的意识。过去,我们的应急工作还是习惯于一窝蜂、集体动员式的办法。要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应急机制的认识,最关键的是要加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地方官员的教育。比如说,先去扫雪,还是先保障应急指挥的通信网络畅通,这些都需要一个科学、可操作的应急管理机制来加以指导。
如何建立更大范围的协调组织与应急系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还有待各方努力。还有,城市管理中如何建立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8. 应急管理工作准备阶段的内容包括

应急管理工作准备阶段的内容包括:

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

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以上内容参考: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

网络-应急管理

9. 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急资金来源有哪些

应急管理中的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具体地说,政府可 着重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部分保费补贴、建立相 关再保险市场,另外承担超大灾害的最后赔付责 任,保险公司则重在承办具体保险业务,如销售保 险、查勘理赔等。
二是要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 公司、投保人设计出多层次、共同承担资金责任的 机制。即先由中央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引子钱”来补贴保费,诱导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建不建巨灾保险。

阅读全文

与保险应急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奇书网txt小说下载 浏览:8
目前最大的小说资源论坛 浏览:748
水蜜桃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浏览:393
穿越好先生上了彭佳禾 浏览:776
泰国男男电影 浏览:645
农村皮肉生意电影 浏览:584
主角姓江收了亲妈的小说叫什么 浏览:614
一女多男现代多肉完结 浏览:116
异世母女收入后宫 浏览:405
酒神绿帽改编 浏览:834
主角养了一只白色藏獒小说 浏览:971
日本动作片网站大全 浏览:482
林正英经典鬼片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149
李华月主演过的电影 浏览:445
林正英全部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917
飞卢小说破解免费办网站 浏览:283
邓超收养13岁是什么电影 浏览:223
林正英所有鬼片全集 浏览:501
水沫缘浅的所有小说txt 浏览:184
可以看见生殖器官的视频 浏览:761